中國汽車網烏魯木齊5月4日電 (史玉江 沈睿燕)干凈整潔的道路,窗明幾凈的房屋,優美宜居的庭院……近年來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扎實推進連隊人居環境整治,生活垃圾污水治理、連容連貌提升……一個個連隊煥發新顏。
在春光明媚的時節,第四師六十六團八連一排排職工住房在縮放的杏花中錯落有致,退休職工楊彩香正在擦拭“年逾不惑”的紅漆門窗。
“我媽在八連生活50多年了,之前打算在城鎮給她買樓房,但她哪都不愿去。“楊彩香的兒子何世杰笑稱自己的母親是八連的“釘子戶”。
不破不立,連隊換新顏
該連位于天山腳下果子溝口處,距離團部70公里,是該團最偏遠的一個農業連隊,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建連以來就被稱為“山窩子”。
由于地處較偏遠,許多居民選擇冬季到團部居住、春夏季才回到連隊從事農業生產;再加上連隊建制時間長,許多建筑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,現在大多都已殘破,清理整治難度較大。
“我們八連曾被譽為‘西進四師第一連’,上世紀也紅火了四十多年呢,為切實改善這個連隊的人居環境,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重新煥發活力,師市給予了很大支持。”六十六團黨委書記、政委吳曉斌說。
據介紹,第四師可克達拉市以“先進示范、全連整治”為抓手,由師市、團場與連隊掛上“實鉤”,明確分工,落實職責,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連隊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目標任務。
“我們完成近16公里的給排水管網鋪設,拆除無功能用房、破舊院墻;戶廁改造146戶,建公廁、污水處理廠。連隊的林床、綠化帶全都修整一新,綠植、路燈都配置到位……”該連黨支部書記陶大志介紹。
職工馬風林如今看著煥然一新的連隊和自家院落,說道“那時候心疼自建的彩鋼棚,就是不想拆,連隊“兩委”數次來做工作。”
“現在看,我住了幾十年的連隊變得像個小城鎮,覺得自己拆晚了!”馬風林笑稱自己的觀念與連隊一起“舊貌換新顏”。
破中有立,傳承兵團文化
“我這個老房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,本來是要拆的,當時心里可舍不得了……”73歲的楊彩香告訴記者,沒想到第四師市黨委常委、副師長劉振江改變了這座老屋的命運。
“劉副師長在我連走訪時,發現楊阿姨家的老屋有兵團營房、新疆民居特點,綜合考慮多方因素,建議我們保留這樣有特點的建筑。”該連隊黨支部書記陶大志說,連隊被完好保留、修繕的特征性建筑有七處,就是為了彰顯兵團特色,傳承兵團文化。
該連還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,摸索出《連隊環境衛生管理制度》《八連人居環境紅黑榜制度》等一系列實際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,變“整治一下子”為“整治一輩子”。
盡管喂養雞鴨鵝等家禽,職工梁德富家里院外依然整潔。他說,誰都想月月上紅榜,這已經成職工們的習慣。
第一師十團的建筑群一隅(資料圖)。 馬萬寶 攝
第一師十團的建筑群一隅(資料圖)。 馬萬寶 攝
破而后立,引來“金鳳凰”
“如果只抓人居環境整治,缺少符合連隊特色的文化氣息、產業基礎,那連隊仍然是花瓶,無法讓人扎下根。”劉振江說。
八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名貴香料作物薰衣草以來,得天獨厚的土壤、“山窩子”溫濕度優勢,使薰衣草在該連得到了生長繁衍的最佳區域,薰衣草精油、干花等產品質優量大。
隨著特色農業觀光旅游業的逐步升溫,該連萬畝原生態紫色花海成游客爭相“打卡地”。
據了解,新疆某文旅產業公司于2020年10月底拍板在八連興建薰衣草生態產業園。今年3月下旬,該項目正式啟動。
六十六團八連只是新疆兵團近年來對基層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為了抓好這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事關職工福祉的硬任務,新疆兵團強化監督考核,出臺激勵政策,建立長效機制。
不僅如此,新疆兵團還提出“借勢人居環境整治,以打造良好生態環境,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充實高質量發展內涵,煥發連隊聚人引人、發展經濟的強大、特色競爭力”的要求。(完)